语文教研组听课活动总结(推荐3篇)

发布时间:2024-05-14 02:25:22

  • 文档来源:用户上传
  • 文档格式:WORD文档
  • 文档分类:2号文库
  • 点击下载本文

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语文教研组听课活动总结(推荐3篇),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,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《语文教研组听课活动总结(推荐3篇)》范文。

第一篇:语文教研课活动总结

近两个月来,在校领导的倡议下,我们的帮课活动有序进行着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现总结如下:

优点:

1、巧妙设置悬念或情景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把学生引向文本。

2、抓住重点句子去理解课文内容,把握人物精神品质。

3、关注学生的情感,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能宽容,并给予自我矫正的机会;学生的进步,充分予以鼓励……

4、教学形式多样,张驰有度。读说结合,先思考再表达,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交叉运用。

建议:

1、课件的使用要恰当、适时。课件只是辅助手段,好的课件、恰当时机出示,绝对会给教学增光添彩。

2、深入文本之后,还要走出文本,让学生学习文章语言,发展思维,举一反三,学以致用。

3、读书的形式和引导的方法可以更科学些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前,一定要自己先把书读好,把握好基调,然后在评价帮助学生的基础上,逐步把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。

4、认真对待板书设计。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,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。因此,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板书,注意简明扼要,形式美观,更要注意适时板书。

5、重视课后作业,培养学生搜集资料、动手操作等能力。

第二篇:语文听课教研活动总结

自十月份以来,我校开展了第三轮“课内比教学”活动,在校领导和各位语文老师的支持下,语文组全体老师都参加了本次活动。现将听课评课活动总结如下:

一、好的方面

1、活动参与面广,效果良好。

本次“课内比教学”活动,全体语文教师都能够提前准备、积极备课、勇于参与。教师们听课积极性高,而且评课时也是全面、认真地进行指导和纠正,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。

2、课程类型比较全面。

本次“课内比教学”活动,语文组共有8节课,其中包括四个不同类型的课型,精读课文教学、自读课文教学、识字教学、拼音教学四个方面,每节课都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特点。

3、体现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。

每位老师都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,初步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,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、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。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。教师在这些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,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例如:明昌平老师在教学《我们成功了》一课时,先了解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和知道的识字方法入手,展开识记新字,指导学生巩固运用生字和识字方法;金慧老师教学《欢庆》这篇课文时,让学生从课题入手,提出问题,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,学课。

4、“读”中尽显语文魅力。

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。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。朱作仁教授指出:“抓住语感的培养,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。”本次活动中,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,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;或抓关键词句(重点词语)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,这点做得非常到位。何艳、张庆炎、喻波、明昌平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“以读促悟、边读边悟”的语文教学理念。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,从不同形式、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、感悟人生。“读”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。

5、扎实的`语文基础的学习。
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。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传统的优势,决不能放弃。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,然后追求创新。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,片面追求“创新”。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,老师们基本都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础,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学习。例如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字,使得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既体现了基础,又体现了创新。阅读教学注意了一定量地读的训练,比较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,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。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,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的现象,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。

6、运用教学资源,促进教学。

本次活动中,除少数教室多媒体无法使用外,其他各位老师都积极准备,运用课件、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,特别是明昌平老师、吴建华老师、张庆炎老师作为老教师,在教学中,多媒体运用熟练,值得大家学习。

7、听评课强化素质,提升教师业务水平。

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,以评促教,教学相长。听课完毕后,语文教研组还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。全体老师畅所欲言,既肯定了执教老师亮点,又诚恳地提出了有待商榷之处,使听课、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。

二、存在的问题

1、教师在课堂中说得太多,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,不必要的话语、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过多。

2、课堂评价语比较单一、不及时。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(好、不错等),未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用不同的评价语,我们有必要多多学习不同类型评价语,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

3、课堂教学过程中,部分教师安排内容过多,从而出现拖堂、讲不完的现象。

总之,不论什么样的课,都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;不论什么样的课堂,每时每刻都不忘为师者的责任,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目标。前路漫漫,我们当持之以恒,不断反思总结,不断求索进取。

第三篇:语文听课评课活动总结

荷花开了,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,有的露出嫩黄的小莲蓬,我被荷花的清香幽美陶醉了……《荷花》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美文,所以,课堂上教师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、活泼的氛围,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愉悦地学习课文。

一、创设情景,让学生感受荷花之美

教学前,教师先播放音乐,而后随着乐声声情并茂地介绍荷花,让学生感受到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花,了解荷花的色彩清丽、婀娜多姿,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,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,创设了乐学的氛围。教学中,教师又充分利用直观效应:荷叶挨挨挤挤,像一个个圆盘;白荷花的几片花瓣展开了,有的还露出了花骨朵儿。随着教师的简笔勾勒,荷叶的美姿渐渐展露出来,大家喜欢荷叶的情景也演绎出来,伴随着柔和的音乐,娓娓动听的朗读,孩子们专注地观察着,发展思维,体验情感。

二、加强朗读,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

这篇文章十分优美,充满着童趣。让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,逐步感受文字之美,是教师的教学目的`之一。

在自学思考“这是怎样的荷花”时,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,让学生说说:()的荷花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,联系原有的知识,说出了一连串的四字词语。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同时,进一步明白运用这样的词语,能使表达更生动。接着,教师请学生用喜欢的语气读读有关的句子。学生在朗读时,有意识地强调了荷叶挨挨挤挤的,读出了荷花之美。

荷花给大家带来了快乐,作者喜欢荷花的心情通过文字表现出来。整堂课上,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读、师生合作读、个别读、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,围绕各种姿态的荷花,让学生感受到荷花之美,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,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。孩子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,不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,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。

三、发挥想象,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

课堂教学进入尾声之时,教师让学生说说“如果你是荷花,你听到了什么?会想些什么?说些什么?”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又浓厚起来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,仿佛把自己当作了一朵朵迷人的荷花,叙述着他们的所见、所感,再次领略到荷花带给人们的欢乐。

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、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也指出:“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,发展思维能力,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。”这节课上,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习得语言文字,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力,感受着真正的童趣,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花,开心地学完了课文。

网址:https://www.700d.com/gdwk/2haowenku/1194758.html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89702570@qq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